非遺迎虎至,
傳鑒中國年。
春節,
是一场辭旧迎新的仪式。
春節是一捧温暖的乡土记忆。
每一项节俗背后,
无不流淌着心中的“年味儿”,
凝聚着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念。
这是独属于春節的独特记忆。
春節里的非遗,
新年里的“老味道”
今天就让我們一起唤醒记忆
感受非遗與傳統艺术魅力,
品味浓浓過年味。
版画門神。
中國传统剪纸里提炼的版画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恭。尉迟敬德年少时曾为铁匠,后世铁匠常奉之为守护神。传说尉迟敬德面如黑炭,擅使铁鞭,骑乌骓马,据西游记一书,尉迟敬德与秦琼因保护唐太宗李世民免于龙王鬼魂之犯,成为两位传统門神。感謝IAI传鉴西安韬略印见長安传统版画项目组供圖。
镇宅神虎。
下面这幅源自陕西凤翔木板年画中的镇宅神虎,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,虎有“百兽之王”的称号,以虎为門神是和神荼、郁垒的形象一起出现的,可谓渊源久远。传说中虎能食恶鬼,有镇宅辟邪、消灾降幅的功能,虎也是民间老百姓喜爱的瑞兽,因此以虎为门神形象张贴在門上,也称“老虎門神”。汉应劭《风俗通义》“虎者阳物,百兽之长也。能执博挫锐,噬食鬼魅,兮人卒得恶遇,烧焐虎皮饮之,击其爪亦能辟恶,此其验也”。感謝IAI传鉴西安韬略印见長安插画师徐杨供圖。
陕西彩绘泥塑。
陕西彩绘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,流传民间三千年之久,是至今中国保留最古老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。彩塑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,民间艺人用天然的或廉价的材料,能够作出精美小巧的工艺品,博得民众的喜爱。在明清以后,民间彩塑赢得了老百姓的青睐,其中最著名的是天津的“泥人张”和无锡的惠山泥人。它早已走出国门,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,远涉重洋,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和喜爱。下图为非遗彩绘泥塑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王丽作品,她的碑林彩塑作品2017年第52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荣获银奖,彩塑作品2018年3月第53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彩塑作品荣获金奖。
魚化泥叫叫。
鱼化寨是一个有着仰韶文化遗址的古村寨,这里曾是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生活的地方,出土的陶器彩绘异常精美。秦时,这里是皇家园林“上林苑”的组成部分;汉武帝时,为了讨伐昆明国,在此“建有昆明池模拟昆明国境内的滇池,用来操练水军”……历经十几个朝代的沧桑变迁,这个村寨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遗产——鱼化寨“娃娃哨”被传承了下来。下面这幅作品源自魚化泥叫叫生肖虎的形象。哨虎,最早可追溯至半坡时代的陶哨原型,虎有“百兽之王”的称号,以虎为主题的虎哨是人们对美好生活最好的唱响。创作者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魚化泥叫叫制作技艺传承人杨帆。
澄城面花。
面花俗称花馍,自古以来是陕西澄城汉族民间,广泛流传的一种纯手工艺术。澄城面花工艺技术可追溯到汉朝初期,具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从最初单一的祭品形式发展到目前的品种多、花样全、技艺含量高的艺术品。澄城面花寓意深刻,内涵丰富、图饰纹样,与丰富的民俗风尚紧密结合。展示出人类生死繁衍,代代相传的程式,蕴育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热爱。民间用特等面粉,借用针、梳、刀、剪等工具,靠揉、捏、剪、修做成各种图案形象栩栩如生,亮丽多彩丰富民间民俗文化生活。下面作品为非遗澄城面花红云花馍传承人申红云作品-虎年虎花馍。
榆林剪紙。
陕西剪紙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。剪紙是一种镂空艺术,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。其载体可以是纸张、金银箔、树皮、树叶、布、皮、革等片状材料。陕西从南到北,特别是黄土高原,八百里秦川,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。那古拙的造型,粗犷的风格,有趣的寓意、多样的形式,精湛的技艺,在陕西,在全国的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。中国剪纸看陕西,陕西剪纸看陕北,陕北剪纸看榆林。
下面作品非遺技藝榆林剪紙:吉祥瑞虎。“鸡”寓意吉祥如意。“虎”寓意虎虎生威。
布老虎。
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工艺品。它品种繁多,流传广泛,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。在中国人心里,老虎是驱邪避灾、平安吉祥的象征,而且还能保护财富。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,因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。狮子和老虎在陕北被看做是威力无比的象征。能降服一切妖魔。因此,人们把狮虎当作娃娃们健康成长的保护者。在陕北,布老虎伴随着娃娃长大,白天是玩具,晚上是枕头。布老虎寄托着陕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是一种具有极强生命力又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品。如今当地仍流传着“家里有狮虎,平安又幸福”的民谣。下圖為非遗碑林王氏布艺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海燕作品。